来源:全国工商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建言出力的责任状”。担任工商联执常委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省级工商联换届后9400多名执常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占比接近80%,是名副其实的大多数。企业家执常委如何履职尽责,是一个且思且行、众目期待的实践课题。工商联执常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我做起发挥代表人士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需要努力挖掘履职深度、拓展履职宽度、提升履职高度,这样才能无愧于组织信任,不负人民重托,书写好新时代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建言献智出力的优异答卷。
挖掘履职深度
努力做到建言精准深刻,对策操作性强
执常委的履职深度,指的是履行职责“深刻程度”,是指执常委在参与政治协商、高层座谈、提交提案时是否精准深刻、鞭辟入里,建议对策切实可行、有的放矢、前瞻性强。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让我国充满生机。工商联的企业家执常委有更多机会和广泛渠道参政议政。从掌握情况看,有的执常委建言献策质量不高,所说内容人云亦云,多是“大路货”、随大流;还有的言非己出,让人捉笔代刀,没有自己观点。这些建言献策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的问题,直接影响参政议政质量,影响工商联执常委的社会形象。
与工商联干部执常委相比,企业家执常委的平时工作更接地气、“更有生活”。从党委政府需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期待、事业发展需求等多方面看,都需要企业家执常委在建议过程中想的更深一点,切中肯綮,言之有物;对策更准一点,建设性强,可操作性强,言之有用。
虽然我国经济整体稳定向好,但其中一些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结构性问题仍还不少,行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冷暖感知差距很大。通过建言献策让党委政府及时知道企业、行业、产业面临的难点、痛点,是企业家执常委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
只有深入,才能深刻。执常委只有在平时做足调研文章,善于汇总集纳多方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形成有思考、有深度的结论。所以,企业家执常委要用好来自一线、根植企业的优势,利用专门时间调查了解企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倾向性矛盾,还要争取在调研基础上针对问题矛盾召开“诸葛亮会”,研究政策供给和基层需求之间的症结。这样在建言过程中才能识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才能既讲清客观的、现实的问题,更能讲好未来的隐忧。在建言献策中,还要不畏难、不避责,对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中的软肋、政策中的短板,要及时发声,不能当老好人、“和事佬”,帮助推动有关部门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拓展履职宽度
努力做到议政建议跳出本位,辐射面宽代表性强
工商联执常委的履职宽度,就是指在履职过程中,不仅立足本行业、本领域和本单位,还能够以更宽广的眼界、丰富的知识面、足够的担当建言献策,扩展履职辐射面,切实“为众发声”。
仅今年3月至6月,全国工商联在联系调研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请174位企业家执常委带队,按照全国工商联的统一协调,深入到所联系地区,结合自身企业发展和个人学习体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开展定点帮扶、项目合作、产业对接,受到多方好评。企业家执常委以工商联领导机构成员的身份,通过全新的方式履职,还广交朋友、开阔视野、接受锻炼,感到收获很大。这是工商联改革再出发,引导各级工商联执常委走上前台、站在排头的实践,是拉长执常委履职宽度的一种有效尝试,是对企业家执常委履职途径和内容的探索创新。
从问题导向看,有些执常委在建言献策过程中,心中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言、建言内容“三句话不离本行”。企业家执常委如果只注重站在本企业或行业角度履职,实际是对自己作为执常委身份认知不全面。工商联的执常委本身是“公众人物”,建言献策是一种“职务行为”“公务活动”,岗位责任体现着“代表性”,要求为大多数人代言、发声,既要有行业性,更要有全局性;既可以讲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还应该在虽与己无关、但与众人有利的事情上积极发声。只有个人无私心,口中无私言,不断扩展履职的宽度,当好下情上达的联络员、上情下达的服务员,才是不忘职责、不负重托。
计利当计天下利。企业家在一个领域、所在行业积极发声,体现了底色,那么为众多人发声、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代言,就体现了本色,这既蕴含更高要求,也体现更大责任。企业家执常委围绕自己企业、本行业、本地区的事议政建言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党委政府,往往需要了解更多经济社会以及各个方面的真实情况,为更好决策、推进落实提供依据。这就需要企业家执常委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做个有大爱的代言人,做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心人,既关注反映所在企业、行业、产业的急事难事扰心事,更应着眼全局,关注影响“两个健康”的制约因素、问题矛盾,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建真言、建良言。“独行快,众行远”。通过自身努力,推动整个行业、有关产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执常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意义。
提升履职高度
努力做到站位高思虑远,大局意识强
工商联执常委的履职高度,是指能够立足大局、着眼全局,在履职中站得高、看得远,“四个意识”牢固,处理好服务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服务党委政府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通过政治安排担任工商联执常委,成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一方面,更加畅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心声的渠道;另一方面,从企业视角帮政府找差距、出主意、解难题,当好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信息哨”“观察员”。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家执常委在履职过程中,在服务党委政府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上,畸轻畸重,往往陷入“剃头挑子一头沉”的状态,要么是只做到了“反映情况、下情上达”,要么是脱离企业生产,热衷于“上层活动”。还有一种倾向,在反映企业困难、行业问题时,只讲小道理,站在企业甚至行业角度“自说自话”。如在环保成为刚性要求的情况下,只反映企业在环保上受到的压力和影响,不讲违规排放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诸如这种没有对标新发展理念,以致建言出现偏颇。
政治安排中有政治,更要讲政治。进入工商联执常委的企业家,本身是所在行业翘楚、专业巨擘,同时又是口碑好、威望高的业界领军人物。工商联执常委应充分认识到,为民营企业家代言和为党委政府分忧,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本质是统一的、是一回事。这就要求企业家执常委在建言献策中接地气、连天线,既要坚持站得高、看得远,谋大事、观大势、知趋势,又要想得细、做得实。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企业家执常委要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切实“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引导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在新征程中续写新辉煌。
企业家执常委履职的成效关乎工商联的凝聚力执行力影响力,关系到促进“两个健康”的质量效益,既需要有很强的履职意识作引领,又需要过硬的履职能力为支撑。各级工商联在深化自身改革、加强全面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充分发挥企业家执常委的主体能动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履职意识,提升履职能力,勇于履职实践,充分彰显示范引领作用,进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