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国务院7日又公布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实施方案试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管理等方式,弥补过去医疗服务的供方及需方的短板。专家称,这一两补药方,无疑将尽快扭转医疗的非公益性走向。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的背景下,3年实施方案也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有力措施。
政府投入补供需
据有关方面测算,近五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直在4%左右徘徊。卫生部分析指出,政府投入水平畸低带来一系列问题。典型表现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一些医院靠贷款、融资购买高级医疗设备、修建病房大楼,相当一部分要靠患者负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客观上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对此,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余功斌表示,这次政府投入的特点在于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将政府责任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主办医疗卫生事业相结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时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倾斜;大力探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进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推进绩效考评。
而就此前国家已提出8500亿的投资方案,余功斌解释说,在这笔资金中,中央政府投入占约40%。这笔钱将用于逐步提高“两个比重”,一是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要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这就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力度。这笔钱的用途则是近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从明年起每人每年提高到120元,也就是说在今年每人每年80元的基础上提高40元。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等。
不过,北京大学教授邱泽奇指出,如何保证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卫生,8500亿里面还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比如哪些是属于公共卫生的内容,哪些属于医疗的内容。
医院改革仍是最大难点
实施方案已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内容。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介绍指出,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总体来说,一是要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的各项补助政策,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的技术劳务价格,三是在落实上述两项政策的同时,探索在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目的是使公立医院的补偿主要通过技术劳务性的服务收入和政府的补偿来解决,药品不再作为医疗机构的补偿来源。
对此,不少专家仍认为这将是医改中的最大难点。北京电力医院院长林方才指出,“看病贵”的问题将会由政府来主导,也就是建立基本药品目录、提高医疗补助和保险最高限额等,这相对“看病难”来说,更好解决。
“看病难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医院稀缺的问题。”林方才说,方案提出的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等,这些都还是比较原则性的东西,具体操作该如何做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方案中提到“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林方才还指出,要实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确实目前在医院也很难实行。不承认看病付费制度的差异化,也可能导致就医者最后不满意。因此,公益性与对特需病人的分层次就医需求两者之间应有一定比例。
而寄希望于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林方才也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3-5年内不可能达到现在公立医院为主导的覆盖水平,这也势必不能改变整个公立医院以看病为主的体系。另外,对此前提到的“把药房从医院拿出来”的提法。林方才表示,这种操作还有难度,一是拿出来以后,药品补偿机制如何解决,国家必须有明确说法。二是如果在药品使用上出现了纠纷,又该由哪方来负责。这里面还有很多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
长江证券的分析人士则认为,目前世界各国正纷纷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因此中国政府大规模直接介入医疗卫生体系的可能性不大。不过,由于改革尚有难度,因此意见中尝试性的内容还比较多。
邱泽奇也认为,虽然这个方案已清晰提出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医院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通过医药合谋,向患者要钱。但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这种模式会在短期内实施。到底如何逐步走,资本和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解决,是否由政府全部买单模式,现在还不得而知。
有助拉动内需
根据意见,未来医改投资将主要落到补贴和基建方面。具体如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等。
不少分析都指出,这种公共投资带来的拉动作用,将有助于内需提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
她指出,新医改方案选择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出台,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她说,新医改不仅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经济发展,因为政府增加医疗支出将扩大内需,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保障,也有利于释放民众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拉动经济。
从市场扩容方面,天相投顾研究员周浩则预测,城镇和农村居民两项合计未来2年新增市场容量保守估计约为900余亿元,每年新增市场容量450亿元左右。考虑到城镇居民个人投入,新增市场容量很可能大于此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