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留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企风采   >>  20年助学初心不改 四川永隆(集团)公司累计捐资2300余万元

20年助学初心不改 四川永隆(集团)公司累计捐资2300余万元

发布时间:2024-08-22 13:52    来源:    阅读:395次


21日,四川永隆(集团)公司举行第二十届“永隆助学金”发放仪式,向290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共计120万元。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能20年坚持做一件好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永隆集团专注支持教育、捐资助学20年,以真情回馈社会,用善举教化人心,为困难家庭纾困分忧,为莘莘学子圆梦助力。自2005年设立“永隆助学金”以来,永隆集团已累计捐资2300余万元,资助4700余名学生圆梦大学。

20年公益助学 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创立并成长于广元的本土企业,永隆集团深知,地处偏远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以知识改变命运。对山区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许多农村家庭都是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压力更大,尤其是那些缺乏经济来源或发生过疾病、意外等变故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永隆助学金”从成立之初就由市教育基金会、市慈善联合总会监督实施,定位于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二十年来,尽管永隆集团也曾面临“5•12”地震、新冠疫情等诸多困难,但公司一直将捐资助学坚持了下来。作为民营企业,永隆集团努力回报社会,积极缴纳税费、提供就业岗位、投身公益事业,促进共同富裕。杨树斌今年毕业于剑门关高级中学,自幼父母离异、爷爷奶奶离异,他们都先后离家出走。杨树斌只得与曾祖母相依为命,曾祖母今年已经81岁。由于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杨树斌与曾祖母只能靠政府的救助和帮扶来维持生活。今年,杨树斌考上了苏州科技大学,“永隆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令他欣喜不已。今年毕业于旺苍中学的陈婷婷,也是有代表性的受助学子。小时候父亲因意外去世,不久母亲便离开了家,把她和弟弟留给爷爷奶奶。虽然生活艰辛,但陈婷婷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今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她立志毕业后当一名老师,用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和所学知识,教育引导更多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受助到助人 爱心不断接力。二十年来,“永隆助学金”从未间断,每年的捐资金额从几十万增加到上百万,资助人数从百余人增加到数百人。截至目前,“永隆助学金”已累计捐资2300余万元,资助4700余名贫困学子圆梦。受助学子中,走出了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研发国产大飞机的工程师、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永隆助学金”让公益精神实现了薪火相传,在“永隆助学金”影响下,很多受助学子在进入大学、毕业工作后尽己之力支持公益,将永隆集团捐资助学的爱心持续传递。2007年受助学生熊沛,当年考上重庆大学,但因还有姐姐在读大学,家里无力负担其大学费用,差一点因贫困而辍学,在第三届“永隆助学金”资助下得以顺利进入大学,如今已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0研究所的工程师,参与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他参加工作后,主动与永隆集团联系,请公司从“永隆助学金”受助学子中选几名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给予资助。曾经的受助学生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公益的接力人和传递人,这也是“永隆助学金”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二十年来,永隆集团持续不间断的公益助学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和支持,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同时也感染和影响了许多爱心人士。从2016年开始,就陆续有各地的爱心人士主动参与到永隆集团的助学行动中来。今年,公司从受助学生中选出了9名学生,推荐给上海、深圳等地的爱心人士,在“永隆助学金”资助的基础上再提供连续四年、每年6000元的资助,让这些学生能够无忧无虑的进入大学学习。

投身乡村振兴 助力托底性帮扶。近年来,永隆集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与朝天区临溪乡四新村结对,通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采购农产品、提供就业岗位、捐赠建筑材料等方式全面帮扶;向昭化区虎跳镇三公村、盐源县泸沽湖镇山南村捐赠扶贫资金;向剑阁县江口小学、美姑县牛牛坝乡阿波觉村小捐资改善办学条件。在乡村振兴、万企兴万村的时代背景下,永隆集团也在思考如何使助学公益事业与时俱进。2020年,公司联合广元市教育基金会推出“校园光亮工程”,为寄宿制乡村学校增设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保障住校师生及周边群众夜间出行安全。目前,“校园光亮工程”已经在苍溪县六槐小学、昭化区太公小学、朝天区李家二小、剑阁县店子小学等10所乡村学校落地。

永隆集团还积极投身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今年捐资近30万元,资助43名苍溪籍学子,并选定苍溪县江南小学实施“校园光亮工程”。2024年4月,公司与剑阁县盐店镇人民政府、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签订合作协议,打造五指村精品民宿,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和村民增收。


 

四川广元工商业联合会版权所有     蜀ICP备08106685号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101号
网站访问统计:共 4359695人次